-
文章来源于:ENC-ISMAR 联合大会,BRUKER推出的创新型多核版Fourier 80 作为行业领先的核磁共振(NMR)解决方案供应商,布鲁克隆重宣布推出创新型 “Multi-Talent” 多核版 Fourier 80 台式傅里叶核磁共振波谱仪。该系统标志着永磁体 FT-NMR 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其独具特色的新一代功能,充分满足了学术研究人员和工业科学家不断变化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台式 FT-NMR 多核分析的多功能性。 多核分析功能强大,实验类型丰富多样 多核版 Fourier 80 系统除了能够测量或解耦 1H 外,还能从 15 种不同的 X 核中挑选一个,在 X {1H} 实验中进行观测,或者在 1H {X} 实验中解耦选定的 X 核来实现质子观测。这一特性使得多种类型的 X 核观测和各种二维实验得以开展。更为关键的是,它还能为 13C、19F 或 15N 的检测提供灵敏度增强的 1H 反式检测实验。 例如,通过对 1H 去耦的 19F {1H},可以简化 19F 谱。在电池研究领域,该系统能够观测锂盐矿中的原子核,像用于电池电解质配方的 7Li、23N...
-
文章来源于:2025 年度 ENC-ISMAR 联合大会上,BRUKER发布收款1.3GHz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系统。 全球核磁共振(NMR)波谱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军企业布鲁克,正式宣告成功研发并完成测试全球首台 1.3 GHz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仪。这一突破性成果搭载标准孔径(54 毫米)且性能稳定的超导磁体,打破了现有 NMR 研究的技术瓶颈,为超高场 NMR 研究掀开了崭新篇章,实现了更高的分散度与分辨率。 技术突破:磁场强度与性能的双重飞跃 继 1.0 - 1.2 GHz 系统成功推出后,布鲁克 1.3 GHz NMR 波谱仪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方面表现卓越,助力科学家深入探索复杂生物分子系统与先进材料。该系统采用持久标准孔径 NMR 超导磁体,场强可达 30.5 特斯拉(T),并集成新型 ReBCO 高温超导(HTS)插件,进一步提升磁场强度。其创新的 LTS - HTS 混合磁体架构,在增强磁场的同时,保持了与 1.2 GHz 磁体相同的物理尺寸和制冷剂消耗,仅杂散场半径略有增加。 应用测试:多探头配置彰显强大研究潜力 在 1.3 GHz 质子频率下,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近日完成全新核磁共振系统采购,其中布鲁克 600MHz 动态核极化(DNP-NMR)谱仪的落地,标志着该校在高端分析检测领域的能力再上新台阶。这是布鲁克在国内销售的第三台同类型设备,将与同步购置的 600MHz 液体核磁谱仪形成技术合力,为化学、材料科学、新能源、生命科学、物理学等多领域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动态核极化技术:灵敏度提升 200 倍的科研利器 动态核极化(DNP)技术通过将高度极化的电子自旋极化转移至核自旋,可使固体核磁检测灵敏度最高提升 200 倍。布鲁克商用 DNP-NMR 系统由新一代 AVANCE 机柜、磁体、微波源、DNP 探头及低温 MAS 冷却系统构成,已针对生物分子、材料科学、制药等领域的易用性进行优化。其技术优势覆盖从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解析、复杂纳米传递系统中药物成分定位,到先进电池材料研究等前沿方向。 中科大:布局 DNP 技术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主任王雨松指出,当前国内 DNP 核磁相关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而该技术可将固体核磁...
-
文章来源:布鲁克纳米表面仪器部公众号 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2024年 9 月 10 日 —— 布鲁克公司今日宣布推出 Dektak ProTM 探针式轮廓仪,这是行业领先的 Dektak® 产品线中的下一代轮廓仪。新的台式系统融合了超过 55年的创新成果,为半导体应用提供了高达200 毫米的全尺寸样品测量区域,并通过改善用户体验和测量精度缩短了获得结果的时间。Dektak Pro 的进步巩固了该品牌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探针式轮廓仪的地位,使其能够满足众多工业和研究市场当前和未来的研发、工艺开发以及QA/QC 需求。 “我们与 Dektak 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一直为我们的 MEMS 晶圆厂提供自动化和可靠的台阶轮廓测量,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泰国微电子中心(TMEC)晶圆厂经理 Nithi Atthi 博士说,“新系统的技术进步有望提供更多的测量能力,以满足我们对 MEMS 计量要求日益严格的高深宽比微结构。” “Dektak 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探针式轮廓测量的代名词,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每年都...
-
以下信息来源于BRUKER公众号 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超极化 MRI 技术资源中心举办的 “2025 年超极化碳 - 13 MRI 技术发展研讨会” 上,科学仪器领域龙头企业布鲁克宣布推出创新性熔融动态核极化(d-DNP)极化器系统。据悉,该系统已完成首台客户装机,标志着超极化 MRI 技术在临床前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其核心应用方向聚焦于提升癌症诊断精度及治疗效果评估。 核心创新:交叉极化技术将极化效率提升 5-10 倍 布鲁克新款 d-DNP 极化器搭载 1H 与 13C 交叉极化(CP)技术,彻底革新传统 d-DNP 实验范式。相较于传统 13C d-DNP 技术,该专利技术将极化速度提升 5 至 10 倍,使科学家得以开展此前因效率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化学与代谢分析实验。布鲁克方面表示,这一突破印证了其持续推动超极化技术边界、赋能前沿科研的行业承诺。 科研机构评价:推动代谢疾病诊疗技术迭代 UCSF 临床前超极化 MRI 研究组负责人 Renuka Sriram 教授指出:“d-DNP 极化器已成为我们团队的核心研究工具,其基于 CP ...
跳转至